2025-07-07 09:28:29 云南网 T大
在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,甘蔗产业正经历着一场全方位的变革,从蔗田种植到制糖加工,再到产业带动增收,每一个环节都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,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“引擎”。
科技赋能,甘蔗种植开启高效新模式
走进西盟县新厂镇永广村的甘蔗地,几台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正来回穿梭,翻土、开沟、施肥、播种、覆膜一气呵成。与传统人工种植相比,机械化作业效率大幅提升,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,还提高了种植的精准度和质量。
蔗农岩党生对机械化种植赞不绝口:“以前全家种8亩甘蔗,要忙活好几天,现在机械两小时就能完成,省下的时间还能去做些零工,增加收入。”除了机械化种植,植保无人机也在甘蔗管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勐卡镇莫美村九组村民岩军说:“我家种了10多亩甘蔗,以前人工打农药,差不多要打两三天,效果还不好。自从用了植保无人机,省人工又省时间,喷洒还均匀,效果比人工好太多了。”
近年来,西盟县积极推广甘蔗机械化种植和无人机植保作业,开展农业机械化田间示范,多渠道引进推广机械化田间作业,更新升级种植机械、培养机手团队。2024年,全县实施了2500亩的机械化种植试点,为进一步推广积累了经验。同时,通过发放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贴,引导蔗农种植高产、高糖、高抗优良甘蔗品种。联合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引进推广93/159、08/1609等优良甘蔗品种,配套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、测土配方施肥、机械深耕深松等综合技术措施,引导经营主体采取“企业+农户”模式,2025年发展甘蔗种植8.17万亩,覆盖全县5镇2乡7241户26918人,其中,新增甘蔗种植面积4.03万亩,预计农户增收2.5万元。
产能升级,制糖企业焕发新活力
为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,西盟县高度重视蔗糖产业发展,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,统筹推进西盟昌裕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产能升级改造项目。公司副总经理李良介绍:“我们在每年的11月底开始榨季的开榨工作,次年3月底左右能够完成榨蔗任务,将为后续的产能提升争取充足时间。”该项目预计总投资4亿元,完成后,日榨甘蔗量将从目前的2000吨提升改造到7000吨,年入榨甘蔗量也将从现在的24万吨跃升至80万吨以上。产能升级不仅能大幅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,联农带农的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增强。
未来,西盟县将以甘蔗产业为纽带,构建起贯通境内外蔗田的产业发展网络,激活区域经济发展的“活力动脉”。依托“两种资源、两个市场”的独特优势,通过深化与周边地区在原料供应、加工制造、市场流通等环节的协同联动,加速打造面向区域合作的战略支点,将边疆地缘区位从发展限制转化为对外开放的前沿优势,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产业带动,铺就乡村振兴“甜蜜路”
甘蔗产业的发展,为西盟县广大蔗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。2024 至2025年榨季,已完成机械化种植6612亩,甘蔗总产量35.82万吨,实现农业产值8944.1万元,受益甘蔗种植户约6099户,户均收入14664元,切实让甜蜜产业转化为群众的“真金白银”。勐梭镇班母村的蜕变就是最好的例证。这个曾经沿袭刀耕火种生产方式的传统村寨,如今90%以上的农户将甘蔗视为“铁杆庄稼”,蔗田间矗立,穿行在连片的蔗田间的崭新砖瓦房,生动诠释着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,见证着村民们的致富历程。
此外,西盟县还积极探索“境外种植、境内生产”的经营模式,通过西盟县大黑山边民通道预约通关,顺利完成境外替代种植返销进口甘蔗5万余吨,既保障了企业的原料供应,又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。甘蔗产业的蓬勃发展,还带动了运输、餐饮等相关产业的繁荣,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。
从蔗田到糖厂,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化产业,西盟县甘蔗产业正以全新的姿态,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,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奏响一曲激昂的“甜蜜乐章” 。未来,西盟县将继续围绕甘蔗产业做文章,不断延伸产业链条,提升产业附加值,让这根“甜蜜的支柱”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大的动力。